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唐·刘禹锡
林泉深处隐茅庐,社中香火延开士。
肘后方书济俗人,心间道义传千古。
松风阵阵听涛声,溪水潺潺洗尘虑。
不问世间纷扰事,但求清静度余生。
(注:原题中要求的两句实际上并非完整出自某一首确切的刘禹锡诗作,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刘禹锡的风格与题材,创作了这首包含所需关键词的《山居杂咏》,以下解析基于这首虚构作品。)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林木葱郁、泉水叮咚的深处隐藏着一间简陋的茅屋,
社庙中的香火不断,吸引着有道之士前来相聚。
我怀揣着《肘后方》(古代医书),用它来救治世间的普通人,
心中的道义如同明灯,照亮千古,流传不息。
阵阵松风传来如涛般的声响,
溪水潺潺流淌,仿佛能洗净心中的尘埃与烦恼。
我不再关心世间的纷扰与争斗,
只愿在这清幽的环境中度过余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首联“林泉深处隐茅庐”点明了隐居的环境,次联“社中香火延开士,肘后方书济俗人”则展现了诗人既与有道之士交流,又用医术惠及百姓的高尚情操,颈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尾联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清静生活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林隐居的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隐居生活的宁静、美好以及自己的高尚情操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医术惠及百姓的行为,也展现了他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想象,刘禹锡在唐代社会动荡不安、仕途坎坷的背景下,可能有过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仕途不顺时选择隐居山林,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自由,这首诗正是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艺术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