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坐有感
唐·李商隐
投签乍应严鼓节,求衣误听苍蝇声。
九衢月影灯前过,万里天河枕上明。
自笑逢人羞老病,只应惆怅是浮生。
风帘残烛隔霜清,心事悠悠梦不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译文
刚刚投签决定要严守更鼓的节奏,却错误地听到了苍蝇的嗡嗡声,仿佛是在催促起床,月光下,街道上的灯火在眼前匆匆而过,万里长空中的银河在枕边清晰可见,自嘲地笑自己遇到人时因年老多病而感到羞愧,只能为这无常的人生感到惆怅,风中的帘幕和残烛隔着寒霜显得格外清冷,心中的思绪万千,连梦也无法做成。
释义
首联“投签乍应严鼓节,求衣误听苍蝇声”描绘了诗人夜晚准备起身时的情景,投签决定起床时间,却因误听苍蝇声而心生烦躁,颔联“九衢月影灯前过,万里天河枕上明”则通过描绘月光下的街道和银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颈联“自笑逢人羞老病,只应惆怅是浮生”表达了诗人对年老多病的自嘲和对人生的无奈感慨,尾联“风帘残烛隔霜清,心事悠悠梦不成”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绪的纷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夜晚独坐时的复杂心境,首联的“投签”和“求衣”两个动作,既表现了诗人的严谨自律,又透露出一种无奈和烦躁,颔联的月光和银河,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与诗人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颈联的自嘲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接受,尾联的“风帘残烛”和“心事悠悠”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寂和思绪的纷扰,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哀愁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身体多病,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夜晚独坐时,他回忆起自己曾经的理想和抱负,再看看眼前的现实,不禁心生感慨,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无奈接受,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