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凤楼鸳瓦蟾波湿,众籁声沉百虫蛰”,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秘书省有贺监知章草题壁》,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秘书省有贺监知章草题壁》
唐·温庭筠
黄阁紫枢瞻象魏,
凤楼鸳瓦蟾波湿。
云开半夜千林静,
众籁声沉百虫蛰。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著名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温庭筠的诗词多写闺情,风格秾艳精巧,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译文
黄阁紫枢(指朝廷中枢机构)高耸入云,如同仰望星象之台;
凤楼(指皇宫中的楼阁)上的鸳鸯瓦片,在月光下仿佛被蟾蜍(月亮)的波光打湿。
云开雾散,半夜时分万籁俱寂,树林也显得格外宁静;
各种声响都沉寂下来,仿佛连百虫也都进入了冬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皇宫夜景的静谧与庄严,首句“黄阁紫枢瞻象魏”以朝廷中枢机构的高大雄伟开篇,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氛围,次句“凤楼鸳瓦蟾波湿”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宫楼阁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鸳鸯瓦片仿佛被月光打湿,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后两句“云开半夜千林静,众籁声沉百虫蛰”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云开雾散后,树林静悄悄的,各种声响都沉寂下来,连百虫也仿佛进入了冬眠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宫夜景的静谧与庄严,通过“凤楼鸳瓦蟾波湿”等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皇宫楼阁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后两句“云开半夜千林静,众籁声沉百虫蛰”则以静衬动,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来反衬出皇宫的庄严与神圣,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温庭筠在秘书省时所作,秘书省是唐代朝廷的一个重要机构,负责图书典籍的收藏、整理与编纂工作,温庭筠在秘书省时,可能有机会接触到贺知章在墙壁上留下的草书题壁,从而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首诗既是对贺知章草书的赞美,也是对皇宫夜景的描绘,体现了温庭筠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敏锐感知与深刻感悟。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中提到了贺知章,但诗的内容并非直接描写贺知章本人或其事迹,而是借用了贺知章在秘书省留下草书题壁这一背景来展开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