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谁知天禄草玄客,曾是灵山受记人。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屡试不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以布衣身份被任命为长江县主簿,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底,贾岛就死于任上,贾岛的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其最为著名的诗句是“僧敲月下门”中的“敲”,他因此被称作“贾岛推敲”。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打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有谁知道这位隐居焚香的诗人,曾经是一座寺庙中受过记诣的僧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的幽居环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联写李凝居处的环境,颔联写归隐途中的所见所闻,颈联写回到幽居后的周围景色,尾联则写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全诗语言质朴简练,意境深邃幽远,充满了诗情画意。
赏析
这首诗以“题李凝幽居”为题,实际上是通过描绘李凝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李凝居处的幽静环境,以及诗人归隐途中的所见所闻,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尾联“谁知天禄草玄客,曾是灵山受记人”则点明了李凝的僧人身份,进一步突出了他超凡脱俗的品格。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通过对比和拟人的手法,将鸟儿的栖息和僧人的敲门声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创作背景
贾岛早年曾出家为僧,后来还俗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中举,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他对隐逸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首诗就是他在游览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通过描绘李凝的隐居生活,贾岛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仕途不顺的无奈和感慨。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贾岛高超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