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书贝叶应携去,斋罢与谁相对翻。的解释

小编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寺诵经

唐·皎然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水色润禅心。

梵书贝叶应携去,斋罢与谁相对翻。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交往密切,诗名颇盛,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佛家生活,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僧中的佼佼者。

译文

清晨时分我步入古老的寺庙,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

弯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僻静的地方,禅房周围的花木繁茂而深邃。

山中的景色使鸟儿欢悦,水色滋润着僧人的禅心。

(我)应该将梵文经书(贝叶经)携带而去,斋饭之后与谁一同翻阅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在古寺中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古寺的幽静环境、自然景色以及僧侣的修行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佛家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尾联“梵书贝叶应携去,斋罢与谁相对翻”则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寻觅知音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古寺的幽静与美丽,以及僧侣的修行生活,前六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古寺的幽静、花木的繁茂、山水的和谐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尾联则笔锋一转,以“梵书贝叶应携去,斋罢与谁相对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寻觅知音的渴望,这种孤独感与前面的清幽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佛家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一次清晨游览古寺时,被古寺的幽静环境和僧侣的修行生活所触动,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皎然不仅表达了对佛家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寻觅知音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与他的身份和经历有关,作为一位诗僧,他在追求精神寄托的同时,也在寻找着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