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晚思》,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晚思
宋 范成大
柳岸兰桡片席飞,秋风泽国季鹰归。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收录于《石湖居士诗集》等作品中。
译文:
在杨柳依依的岸边,兰木做的船桨轻轻划动,船儿如同席子一般飞快地驶去,秋风中,水乡泽国,张翰(字季鹰)归来了,此时鲈鱼正肥美,如果不归去享用,却像囚徒一样戴着南冠(指囚徒的帽子),岂不是太可惜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柳岸、兰桡、秋风、泽国等自然景象,以及张翰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鲈鱼正美不归去的对比,讽刺了那些为了名利而失去自由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行为,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首句“柳岸兰桡片席飞”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船儿在杨柳依依的岸边快速行驶的情景,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觉,次句“秋风泽国季鹰归”则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引入了张翰归来的故事,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后两句“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则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那些为了名利而失去自由的人进行了批判,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范成大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身处异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日益加深,他也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感到不满和失望,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行为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进行了批判和讽刺。
希望以上解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