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檄初同昔人喜,不应搔首欢徒劳。的释义

小编8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捧檄初同昔人喜,不应搔首欢徒劳。

作者及朝代

作者:林则徐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林则徐以敢言敢谏著称,在鸦片战争中因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而备受敬重,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译文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门迎接吗?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去充军戍边吧!我初次被贬官外放,却如同古人得到喜讯一样开心,不应为远谪边塞而心生烦恼,自怨自艾。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林则徐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他虽被贬谪,但仍心系国家,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因个人得失而动摇。

赏析

这首诗是林则徐在赴戍途中口占而成的,表现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首联“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写出了他因国家重任而身心疲惫,但仍愿再次竭尽所能,虽知力不胜任,但仍义无反顾,颔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是掷地有声,表达了他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决心和勇气,颈联“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则体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对个人命运的坦然接受,尾联“捧檄初同昔人喜,不应搔首欢徒劳”则表达了他对贬谪的乐观态度,不因远谪而心生烦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林则徐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四月被道光帝革职,发往伊犁充军途中创作的,当时,林则徐因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而得罪了朝廷中的权贵,被诬陷为“办理不善”、“滥用军费”等罪名,最终被革职充军,在赴戍途中,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个人命运的坦然接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也体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