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身羿彀忧危甚,引领黄陂鄙吝增。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75个月前

诗词原文

避地寒食

宋·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托身羿彀忧危甚,引领黄陂鄙吝增。

漂泊江南岁晚,鬓丝禅榻两无能。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散文家,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悲壮,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官,在诗文方面均有很高成就,诗方面陈与义是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著有《简斋集》,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无住词》。

译文

草草应付着随时到来的世事,孤独地傍着水门生活,野外浓密的树荫让花朵更加鲜艳,寒食时节村庄周围柳树环绕,我如同置身于后羿的弓箭之下,忧虑危险重重,望着黄陂方向,心中的吝啬与狭隘却不断增加,漂泊在江南,岁月已晚,鬓发斑白,对于禅榻和世事都已无能为力。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食节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联写诗人草草应付世事,孤独地生活在水门旁;颔联描绘了野外春天的景象,浓荫下的花朵和环绕村庄的柳树;颈联表达了诗人身处乱世、忧虑重重的情感,以及面对困境时内心的狭隘与吝啬;尾联则抒发了诗人漂泊江南、岁月已晚的无奈和无力感。

赏析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颈联“托身羿彀忧危甚,引领黄陂鄙吝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身处乱世、忧虑重重的情感,以及面对困境时内心的狭隘与吝啬,这种情感与颔联中描绘的春天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尾联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漂泊江南、岁月已晚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初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陈与义身处乱世之中,深感忧虑和无奈,他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他也通过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展现了陈与义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