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宴游曲
唐·韦应物
西园宴喜期清夜,曲水追随约暮春。
柳色烟光正堪醉,桃花红雨自成尘。
金樽满酌休辞醉,玉麈轻挥且放神。
共惜风光此会稀,何须更问酒中身。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新淡远,自然流畅。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和谐统一,追求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境界,韦应物在仕途上虽有所成就,但内心更倾向于隐逸生活,其诗歌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译文
在西园的宴会上,我们期待着清静的夜晚,约定在暮春时节沿着曲水边相聚,柳色如烟,春光正好,正是醉人时分;桃花飘落,如同红雨,最终化作尘土,金樽美酒满斟,不必推辞一醉方休;玉麈轻挥,暂且放下尘世的烦恼,放飞心神,我们都珍惜这难得的风光聚会,何必再去追问酒醉后的自己身在何方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暮春时节于西园宴饮的情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宴饮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西园宴喜期清夜,曲水追随约暮春”两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柳色烟光正堪醉,桃花红雨自成尘”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金樽满酌休辞醉,玉麈轻挥且放神”表达了诗人对宴饮的享受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共惜风光此会稀,何须更问酒中身”则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短暂、聚会难得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束缚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远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西园宴饮的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中“柳色烟光”、“桃花红雨”等意象的运用,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金樽满酌”、“玉麈轻挥”等动作描写,表达了对宴饮的享受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仕途不顺、内心苦闷之时,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的纷扰,韦应物更加向往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在暮春时节,他与友人相约于西园宴饮,借此机会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享受片刻的宁静与美好,这首诗正是对这种心境的抒发和记录,通过描绘宴饮场景和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聚会难得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