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事汉庭为小相,家传楚国是骚人。的解释

春秋7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张籍

身在三湘四水间,

行吟年复又一年。

更将雅意凌云笔,

醉折奇花五色笺。

身事汉庭为小相,

家传楚国是骚人。

名高不朽终何在,

漫向江头把钓纶。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籍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籍,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贞元十五年进士,历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平易近人,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间,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吟,我用凌云之笔抒发高雅的情怀,醉后折下五色笺纸来书写诗篇,我在汉朝的朝廷里担任过小小的官职,家中世代传承着楚国的骚人传统,名声虽高但终究会消逝在哪里?我只不过在江边悠闲地垂钓罢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张籍身处湘江之畔,年复一年地行吟创作,抒发自己的高雅情怀和文学抱负,他自比为汉朝的小相和楚国的骚人后代,表达了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继承,他也意识到名声的短暂和虚无,因此在诗的结尾处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归隐江湖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湘江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行吟生活和文学追求,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首联和颔联通过“身在三湘四水间”和“更将雅意凌云笔”等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行吟生活和文学才华,颈联“身事汉庭为小相,家传楚国是骚人”则通过历史典故和家族传承,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文学身份和抱负,尾联则以“名高不朽终何在,漫向江头把钓纶”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淡泊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张籍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对诗歌有着深厚的热爱和追求,在湘江之畔,他年复一年地行吟创作,抒发自己的文学情怀和人生感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既是诗人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继承,也是他对人生和名利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张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对文学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