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制曾亲白玉除,桐君溪畔是幽居。的解释

风云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庄

应制曾亲白玉除,桐君溪畔是幽居。

云开半壁斜阳入,树引千峰翠色徐。

野老村居无俗客,樵夫路遇有樵书。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阑干看落晖。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韦庄确有此人,且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本诗并非韦庄原作。)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其词风清丽,多写闺情离思,感情细腻,语言流丽,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韦庄的诗作也颇受赞誉,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

译文

我曾有幸在皇宫的白玉阶前应对皇帝,而现在我却在桐君溪畔过着隐居的生活,云开雾散,半壁斜阳照入我的居所,树木引导着千峰翠色缓缓铺展,我是山野老翁,村居中没有俗客打扰,偶尔遇到樵夫,还能收到他们的书信,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我只能独自倚靠在栏杆上,看着夕阳缓缓落下。

释义

应制曾亲白玉除:指诗人曾有过在朝廷为官,亲近皇帝的经历,白玉除,指皇宫中的白玉台阶,象征皇权。

桐君溪畔是幽居:指诗人现在居住在桐君溪畔,过着隐居的生活。

云开半壁斜阳入:形容云开雾散,夕阳照入居所的景象。

树引千峰翠色徐:树木引导着远处的山峰,翠色缓缓铺展,形容自然景色之美。

野老村居无俗客:指诗人隐居后,没有俗世客人的打扰。

樵夫路遇有樵书:偶尔遇到樵夫,还能收到他们的书信,形容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诗人在朝廷为官与隐居生活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云开半壁斜阳入,树引千峰翠色徐”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隐居地的自然景色,给人以宁静、和谐的美感,而“野老村居无俗客,樵夫路遇有樵书”两句,则进一步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与享受,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真挚情感。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隐居时期,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与五代十国的纷争,对时局的失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使他选择了隐居生活,在桐君溪畔,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时局的厌倦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