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晓露昏,愁闻野鹤唳寒云。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三献犹垂卞和泪,几人先著祖生鞭。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仕于前蜀,曾任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多姿,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清晨的雾气比晨露还要浓厚,昏暗之中,愁绪满怀,只听得野鹤在寒冷的云间悲鸣,苍翠的松树和翠绿的竹子如同真挚的佳客,明亮的月亮和清风则是久违的老友,就像卞和三次献玉仍被误解而流泪,又有多少人能像祖逖那样早早地奋发向前呢?天刚亮时,街巷里的人们开始清扫门前的花径,傍晚时分,渔人和樵夫则乘着水流归家。
释义
三献犹垂卞和泪:典故出自《韩非子·和氏》,卞和三次献玉给楚王,前两次均被误认为欺诈而受刑,第三次终于得到认可,但卞和已因前两次的冤屈而流泪,这里比喻自己虽有才华或忠诚,却多次遭受误解和委屈。
几人先著祖生鞭: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祖逖北伐时,常闻鸡起舞,立志报国,后来成为一代名将,这里比喻很少有人能像祖逖那样,早早地奋发图强,走在时代的前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感慨,首联以“早雾”和“野鹤”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颔联则以“苍松翠竹”和“明月清风”为喻,表达了对真挚友谊和美好时光的怀念,颈联运用两个典故,既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华却屡遭误解的委屈,又感叹世间少有像祖逖那样勇于担当、奋发向前的人,尾联则回到现实,描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与前文的愁绪形成对比,更显得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时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权更迭,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透露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