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泽潦收湖水白,归舟遥忆洞庭人。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过洞庭

唐·张说

漫漫积水横天阔,楚泽潦收湖水白。

曾逐孤舟去桂林,归舟遥忆洞庭人。

作者及朝代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早年进士及第,历仕太子校书、右史、凤阁舍人、礼部侍郎等职,以文学才能著称,唐玄宗时,因助玄宗平定太平公主之乱有功,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张说擅长文学,尤长于碑文、墓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其作品今存《张燕公集》。

作者简介

张说不仅是唐朝的重要政治人物,更是文坛的佼佼者,他的诗文风格雄健,内容广泛,既有政治抱负的抒发,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他的碑文、墓志尤为后人所称道,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译文

茫茫的积水横亘在天边,显得无比宽阔;楚地的湖泊在雨水退去后,湖水变得清澈如白,我曾经追逐着孤舟前往桂林,现在乘着归舟,却遥远地思念着洞庭湖畔的故人。

释义

首句“漫漫积水横天阔”描绘了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积水漫漫,与天相接,展现出一种壮阔的景象,次句“楚泽潦收湖水白”则进一步描绘了湖水在雨水退去后的清澈洁白,给人以宁静之感,后两句则通过“曾逐孤舟去桂林”与“归舟遥忆洞庭人”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洞庭湖为背景,通过描绘湖水的广阔与清澈,以及诗人的行旅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故人的深深思念,首两句以景起兴,既展现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又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广阔与宁静,后两句则通过对比与回忆,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情与韵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说在游历或归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诗人面对洞庭湖的壮阔景象,不禁回忆起自己曾经的行旅经历和对故人的思念,在这种情境下,诗人挥毫泼墨,将内心的情感与眼前的美景融为一体,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深情与韵味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洞庭湖的自然美景,更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深深思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