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晴曦射疏牖,虚堂润气彻华茵。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陆游

高阁晴曦射疏牖,虚堂润气彻华茵。

林深鸟语时相答,涧浅溪流自不分。

静坐日长人迹少,闲眠风定竹声闻。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幽居独往君。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晴朗的阳光穿透稀疏的窗棂,照进高高的楼阁;湿润的空气弥漫在空旷的大厅,渗透到了华丽的坐垫上,树林深处,鸟儿们相互应答着啼鸣;山涧溪水浅浅,水流自然而然地分流而不分彼此,我静静地坐着,感觉日子变得悠长,因为这里人迹罕至;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我悠闲地躺着,能听到竹叶沙沙作响的声音,这里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只有那些选择隐居、独自往来的人才能体会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通过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首联“高阁晴曦射疏牖,虚堂润气彻华茵”以光线的穿透和空气的湿润,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环境氛围;颔联“林深鸟语时相答,涧浅溪流自不分”则通过鸟鸣和溪流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颈联“静坐日长人迹少,闲眠风定竹声闻”则从人的活动出发,表现了诗人享受孤独、与自然为伴的生活状态;尾联“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幽居独往君”则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居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山居环境的优美,更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晴曦”、“润气”、“鸟语”、“溪流”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完美的契合,诗人通过“静坐”、“闲眠”等动作,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摒弃,尾联的“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幽居独往君”更是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刻领悟,又流露出对知音难觅的淡淡哀愁。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主张抗金而被罢官,晚年他退居山阴,过着简朴而宁静的隐居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在逆境中保持的乐观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另一面——在追求国家统一的同时,他也渴望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