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悬榻流尘满,七见东风落楚梅。的释义

小编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郡斋春日

唐·韦应物

郡斋悬榻流尘满,七见东风落楚梅。

愁绪万重飘不散,闲花野草尚葳蕤。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等职,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常流露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译文

郡守官邸中的空床(悬榻)上已经落满了灰尘,转眼间已经是第七次看见东风吹落楚地的梅花,心中的愁绪如同万重山峦,久久不散,而那些闲花野草却依然茂盛生长。

释义

郡斋悬榻流尘满:郡守的官邸中,原本用于接待宾客的悬榻(一种可以悬挂起来的床榻,象征主人的好客)上已经积满了灰尘,暗示主人久未接待宾客,生活冷清。

七见东风落楚梅:七次见到东风吹落楚地的梅花,用时间的流逝来表达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感慨。

愁绪万重飘不散:心中的愁绪如同万重山峦,难以消散,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愁苦。

闲花野草尚葳蕤:尽管诗人内心愁苦,但周围的闲花野草却依然茂盛生长,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郡斋的冷清和诗人内心的愁苦,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悬榻流尘满”和“七见东风落楚梅”两句,既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而“愁绪万重飘不散”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愁苦之情,最后一句“闲花野草尚葳蕤”则以自然景物的生机勃勃来反衬诗人的愁苦,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多次遭贬谪和调任,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至某地任郡守时所作,在郡守的官邸中,他感到生活冷清,内心充满了愁苦和无奈,他通过描绘郡斋的冷清和内心的愁苦,来表达自己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