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多年依洛社,赋成他日上兰台。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1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洛下吟

唐·杜荀鹤

苦吟多年依洛社,赋成他日上兰台。

两眉何处求三岛,一室谁人识大才。

气岸不随诸辈改,风流犹似故时来。

心知憔悴非前日,且把诗吟醉后杯。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曾一度隐居庐山,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抒发个人的怀抱与愤懑,反映社会现实,对晚唐的衰乱景象多有揭露和批判,他的诗作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多年来我苦苦吟诗,依傍在洛水之畔的学社,希望有朝一日能凭借赋作登上兰台(指朝廷的文学机构),我的双眉紧锁,何处才能寻得那传说中的仙岛?在这简陋的居室里,又有谁能真正赏识我的才华?我的气节和志向不会随着世俗而改变,我的风流才情依然如旧时一般,我知道自己已非昔日那般憔悴模样,姑且把诗吟咏,在醉后的酒杯中寻求慰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杜荀鹤多年苦吟不辍,渴望得到朝廷赏识,实现文学抱负的心情,诗中“苦吟多年依洛社”描绘了诗人长期在洛阳学社中刻苦钻研文学的场景,“赋成他日上兰台”则寄托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诗人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才不被识、志难酬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杜荀鹤作为一位晚唐诗人的坚韧与执着,首联“苦吟多年依洛社,赋成他日上兰台”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文学追求和理想抱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两眉何处求三岛,一室谁人识大才”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才难遇知音的无奈与叹息,颈联“气岸不随诸辈改,风流犹似故时来”则展现了诗人坚守气节、不改初心的品格,尾联“心知憔悴非前日,且把诗吟醉后杯”则以自嘲和慰藉的口吻,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挫折时的豁达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荀鹤晚年时期,此时他虽已历经多次科举不第的打击,但文学才华却日益精进,在洛阳学社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切磋诗文,探讨时局,由于出身贫寒,缺乏权贵援引,他的文学才华并未得到朝廷的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杜荀鹤创作了这首诗,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可能实现的文学梦想的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