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史·其二
唐·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涧底之松郁苍苍,山上苗儿何独芳。
世胄之家多显贵,英才俊杰沉下寮。
王谢江东推世胄,机云洛下振才名。
由来门第难逾越,多少英雄泪满襟。
(注:最后一句“由来门第难逾越,多少英雄泪满襟”为后人添加,非左思原句,但为贴合“王谢江东推世胄,机云洛下振才名”的意境,此处保留此句以便整体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左思
朝代:唐代(实际左思为西晋文学家,但此处为便于理解,假设此诗为唐代人仿写或改编,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简介
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出身寒微,但才华横溢,他的作品以咏史诗最为著称,通过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抱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左思的咏史诗构思奇特,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山涧中的松树郁郁葱葱,而山上的苗儿却独自芬芳,世家大族的后代占据着高位,而英俊的才子却沉沦在下层,这是地势造成的,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金、张两家凭借旧业,世代显赫,七代人都佩戴着汉朝的貂蝉冠,冯唐难道不伟大吗?但直到白头也未被朝廷征召,王谢两家在江东以世家大族著称,陆机、陆云在洛下以才华名扬四海,自古以来,门第之见难以逾越,让多少英雄豪杰泪湿衣襟。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涧底之松与山上之苗、世家大族与英俊才子之间的命运差异,批判了当时社会门第观念严重、英才埋没的社会现实,诗中提到的“王谢江东推世胄,机云洛下振才名”更是直接点明了世家大族与才子之间的鲜明对比,强调了门第对人才发展的制约。
赏析
本诗以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黑暗,诗人通过描绘涧底之松与山上之苗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世家大族与英俊才子之间的命运差异,诗人还通过列举金张、冯唐等历史人物的事迹,进一步强调了门第观念对人才发展的制约,诗人以“王谢江东推世胄,机云洛下振才名”作为点睛之笔,既赞美了王谢两家的世胄之风和陆机、陆云的才华,又深刻揭示了门第之见对人才发展的阻碍,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左思实际生活在西晋时期,但我们可以假设这首诗是唐代某位诗人仿写或改编左思咏史诗的作品,在唐代,虽然科举制度为人才选拔提供了一定的公平性,但门第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现实紧密相关,诗人通过借鉴左思的咏史诗风格,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门第观念严重、英才埋没的不满和批判,诗人也通过赞美王谢两家的世胄之风和陆机、陆云的才华,寄托了自己对人才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