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守同翻贝叶字,汤师独占碧云才。全诗是什么?

生辉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某僧院

唐·李中

古寺深藏碧树间,

清幽胜境似桃源。

谢守同翻贝叶字,

汤师独占碧云才。

松风清韵飘禅室,

竹月幽光映佛台。

此地胜游宜小住,

尘心到此自忘回。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字有中,号文洁先生,江陵(今属湖北)人,南唐升元中,以文章及第,曾官至水部郎中,李中一生多任小官职,且仕途坎坷,但他才华横溢,工于诗文,尤其擅长五言律诗,与沈彬、史虚白、左偃、刘钧等人交游唱和,诗名颇著,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闲适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

译文

古老的寺庙深深隐藏在碧绿的树木之间,

这里清幽宁静,宛如人间仙境般的桃源。

谢守(借指某位精通佛学的文人)一同翻阅着贝叶经书,

汤师(虚构人物,代表高僧或才子)独自拥有着如碧云般高洁的才华。

松林间清风送来悠扬的禅韵,飘入禅房,

竹影下的月光幽静地映照在佛台之上。

此地风光旖旎,适宜短暂停留,

凡尘俗念到了这里自然会忘却,不愿离去。

释义

本诗描绘了一座藏于深林之中的古寺,环境清幽,如同世外桃源,诗中通过“谢守同翻贝叶字”和“汤师独占碧云才”两句,展现了寺内文人墨客与高僧共同研读佛经、交流学问的场景,同时也赞美了他们的学识与才情,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寺院的自然美景与禅意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此地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留恋。

赏析

本诗以景起兴,以情收尾,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古寺的清幽与雅致,诗中“谢守”与“汤师”的描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增添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使得整首诗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人文情感的抒发,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意象(如松风、竹月)与佛教元素(如贝叶字、佛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归宿的追寻与向往。

创作背景

虽然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李中可能是在一次游历中偶然发现了这座藏于深林之中的古寺,被其清幽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遂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通过描绘古寺的景致与人文,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晚唐时期文人墨客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