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苑遇雪应制
唐·宋之问
碧树银塘接画楼,天人谁肯降琼輈。
新梅香绕踏歌处,垂柳丝牵挽画舟。
云起龙骧观海日,风高虎啸动林丘。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哕花红满上头。
作者及朝代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宋之问,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累迁尚书省右丞,因谄事张易之兄弟,坐贬泷州参军,后遇赦复起,官终考功员外郎,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多应制之作,文辞藻丽,为近体诗定型作出了贡献,但部分作品流于浮艳轻薄,有《宋之问集》。
译文
碧绿的树木环绕着银色的池塘,与精美的画楼相接,天上的神仙又有谁肯驾乘着美玉装饰的车辇降临人间呢?新开的梅花香气缭绕在踏歌起舞的地方,低垂的柳丝牵引着装饰华丽的游船,云彩升起,如同龙在腾飞,观看着海上的日出;风势猛烈,老虎在长啸,震动了山林和丘陵,皇帝出游时面对这样的美景感到无比欢乐,鸟儿啼叫,花儿红艳,都簇拥在皇帝的周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游苑时遇到雪景的壮丽景象,通过自然景色与人工建筑的结合,以及神话传说的引用,展现了皇家的尊贵与自然的美丽,诗中“碧树银塘接画楼”描绘了园林的美景,“天人谁肯降琼輈”则表达了诗人对神仙降临的向往与疑问,同时也隐含了对皇帝尊贵地位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家园林的雪景,通过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展现了皇家的尊贵与自然的美丽,首联“碧树银塘接画楼”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新梅香绕踏歌处,垂柳丝牵挽画舟”则通过梅花与柳丝的动态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颈联“云起龙骧观海日,风高虎啸动林丘”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神秘,尾联“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哕花红满上头”则点明了皇帝出游的欢乐心情,以及自然景色对皇帝心情的烘托作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之问在唐代宫廷中应制而作,即根据皇帝的命令或要求而创作的诗歌,当时皇帝出游园林,遇到雪景,宋之问便以此为主题创作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对皇家园林雪景的描绘,以及对皇帝出游时欢乐心情的抒发,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与皇帝尊贵地位的彰显,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之问作为宫廷诗人的才华与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