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管演纶都已竭,文揪争道恨非高。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惜才

唐·李商隐

青管演纶都已竭,文揪争道恨非高。

才如江海命如纸,叹凤嗟龙自笑劳。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

译文

青管(笔)书写诏书(演纶,代指写诏书)的才华已经用尽,文人之间争论不休却遗憾自己的才情并不够高,才华如同江海一般深广,但命运却如同薄纸一样脆弱,感叹自己如同凤凰和龙一样,虽有高志却只能自嘲徒劳无功。

释义

首句“青管演纶都已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用尽的感慨;次句“文揪争道恨非高”则反映了文人间的竞争以及对自己才情不足的遗憾,后两句“才如江海命如纸,叹凤嗟龙自笑劳”进一步强调了才华与命运的对比,以及自己虽有高志却难以实现的无奈和自嘲。

赏析

这首诗以才与命的对比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珍视和对命运的无奈,首句“青管演纶都已竭”以笔和诏书为象征,暗示了诗人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如今才华已经用尽,次句“文揪争道恨非高”则通过文人间的争论,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情不足的遗憾和自责,后两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和自嘲的情感,将才华比作江海,将命运比作薄纸,形象地表达了才华与命运的巨大反差,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和自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才华难以施展的时期,李商隐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他的才华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命运却并未给予他应有的回报,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自己才华和命运的深刻反思和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以及他对才华与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