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厌垄头千百树,最怜窗下两三枝。全诗是什么?

风云4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梅花

宋·杨万里

南枝落尽北枝稀,雪里开花又是迟。

剩欲黄昏留客醉,还愁晓月照人离。

不厌垄头千百树,最怜窗下两三枝。

暗香疏影无人处,唯有西湖处士知。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官、东官侍读、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充接伴金国贺正旦使接伴使,与金国谈判,端平元年(1234年),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一代宗匠,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来之笔”,也有“山林之气”,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和农家的自然与朴野之趣。

译文

南边的梅花已经落尽,北边的梅花也稀疏了,它们在雪中绽放得又是那么迟,黄昏时分,我本想留住客人一同欣赏这梅花,却又担心清晨的月光会照着我们分别,我不嫌弃田野间那成千上万的梅花树,但最怜爱的还是窗前那两三枝梅花,在那无人知晓的暗香疏影之处,只有西湖的隐士才能懂得它们的美丽。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迟开、稀少以及在不同时间、地点的观赏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诗人不畏严寒,欣赏梅花的高洁与坚韧,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与孤独的淡淡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喜爱,首联“南枝落尽北枝稀,雪里开花又是迟”描绘了梅花在严冬中绽放的艰难与美丽,颔联“剩欲黄昏留客醉,还愁晓月照人离”则通过黄昏与晓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离别的无奈,颈联“不厌垄头千百树,最怜窗下两三枝”以“不厌”与“最怜”相对,突出了诗人对窗前梅花的特别喜爱,尾联“暗香疏影无人处,唯有西湖处士知”则借西湖处士(暗指林逋)之典,表达了梅花虽美却无人赏识的遗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某种离别或孤独,因此对梅花产生了特别的情感,梅花在严冬中绽放的坚韧与高洁,正好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契合,通过描绘梅花,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也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首诗也反映了杨万里诗歌中常见的自然描写与情感抒发的特点。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