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四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别附句:
游宦归来隔几春,清赢还是旧时身。
田园芜没已堪叹,更喜亲朋尚健存。
(注:别附句并非原《归园田居》组诗中的一部分,可能是后人添加或误传,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作为独立解析对象。)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译文
(别附句)
离家做官归来已隔过了几个春天,清瘦的样子还是当年那个我。
田园荒芜已让人心生叹息,更可喜的是亲朋好友都还健在。
释义
“游宦归来隔几春”描述了诗人离家做官多年后归来的情景,时间已隔了几个春天;“清赢还是旧时身”则表达了尽管经历了岁月的变迁,但诗人依然保持着清瘦而未变的身形,也暗含了内心的纯净与坚守。
赏析
别附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视,通过“游宦归来”与“清赢还是旧时身”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我本真的坚持。“田园芜没已堪叹,更喜亲朋尚健存”一句,又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对亲朋好友的深厚情感,整句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关于别附句的创作背景,由于并非原《归园田居》组诗中的一部分,因此具体创作时间和背景已难以考证,但结合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归隐田园后,对过往游宦生活的回顾和对当前田园生活的感慨之作,陶渊明一生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对官场的腐败和世俗的纷扰深恶痛绝,因此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本真的坚守,这首别附句正是他这种思想情感的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别附句并非原诗内容,因此在解析时应保持审慎态度,避免将其与原诗内容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