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里溪平似掌,一帆风色到怀安。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55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过怀安

宋·杨万里

二百里溪平似掌,一帆风色到怀安。

潮生浦口蒹葭暮,日落城头鼓角寒。

老去功名空自惜,年来人事不胜叹。

扁舟东下无多日,且傍汀洲看白鹇。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主战派人物,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反对雕琢堆砌、生搬硬套,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形成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因而被誉为“诚斋体”。

译文

二百里的溪流平坦得像手掌一样,乘着顺风的小船很快就到达了怀安,潮水涌上浦口,蒹葭在暮色中摇曳,太阳落到城头,鼓角声在寒风中回荡,年老之后,对于未能建立的功名只能空自惋惜,近年来的人事变迁更是让人不胜感慨,乘坐小船向东行没有多少日子了,暂且傍着汀洲看看那白色的鹇鸟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怀安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溪流的平坦和航行的迅速;颔联描绘了潮水、蒹葭、日落、鼓角等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凄凉的氛围;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年老未建功业的惋惜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闲适心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首联的“二百里溪平似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溪流的平坦,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颔联的景物描写则与颈联的情感抒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尾联则以闲适的心情收束全诗,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南宋时期乘船经过怀安时所作,当时,南宋朝廷内外交困,诗人虽然心怀壮志,但无奈年老体衰,未能建功立业,在旅途中,他看到了自然美景的壮丽与人生的无常,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无奈,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