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城居亦似山中静,夜梦俱无世虑魔。
窗外竹声风送远,案头灯火月移多。
闲来偶读闲书卷,兴至还吟兴味长。
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何处不逍遥。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清新脱俗,富有哲理;画则擅长竹石,笔墨纵横,淋漓酣畅;书法则自创“六分半书”,别具一格,其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译文
居住在城中却如同山中一般宁静,夜晚的梦境里也没有世俗的忧虑和烦恼,窗外风吹竹声悠扬,传得很远,案头的灯火在月光的映照下移动着光影,闲暇时偶尔读读闲书,兴致来时还吟诵几句,韵味悠长,不要说这里没有快乐的事情,人间哪里不能逍遥自在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虽身处繁华都市,但内心却如山中般宁静,没有世俗的纷扰和忧虑,通过描绘窗外的竹声、案头的灯火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在闲暇时读书、吟诗的自得其乐,以及对于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城居亦似山中静”直接点题,将城中的生活与山中的宁静相提并论,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接下来几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日常生活,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尾句“人间何处不逍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肯定。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也启示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的纷扰,渴望一种宁静而自在的生活,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郑板桥的一生中,他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