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秀峰寺
唐·齐己
钟阜烟霞里,幽居胜似仙。
僧子相逢便相识,十年三过秀峰来。
松风清入耳,云气白浮天。
此境长吟得,何须问酒钱。
作者简介
齐己(约863年—约937年),晚唐五代时期著名诗僧,字得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人,他自幼家境贫寒,父母早逝,六七岁便随乡人到大沩山(今湖南宁乡境内)佛寺出家为僧,一生精研佛理与文学,终成一代诗佛,齐己的诗作风格清丽脱俗,多吟咏山水、寺院生活及禅理,与贯休齐名,有“齐己吟”之誉,其著作颇丰,有《白莲集》等传世。
译文
在钟山(泛指江南名山,此处或特指某处山峰)的烟霞缭绕之中,有一处幽静居所,宛若仙境,我在这里遇到的僧人,即便是初次相见也仿佛早已相识,因为在这十年间,我已经三次路过秀峰寺了,耳边是阵阵松涛声,清新悦耳;天空中白云悠悠,洁白无瑕,仿佛漂浮在天际,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吟诗作赋便足以自得其乐,哪里还需要去询问酒钱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秀峰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其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怀,首联点明地点与环境之美,颔联以“僧子相逢便相识”表达与僧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多次来访的缘分,颈联描绘自然景色之美,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与陶醉。
赏析
齐己此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圣地秀峰寺的深厚情感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颔联“僧子相逢便相识,十年三过秀峰来”不仅体现了诗人与僧友之间的默契与情谊,也隐含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认同与向往,颈联的景物描写,更是将秀峰寺的清幽环境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尾联则以诗人的自我满足作结,表达了其超然物外、以诗为伴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齐己一生游历广泛,多次到访江南名山古刹,秀峰寺便是其中之一,此诗可能作于齐己某次游历秀峰寺后,面对眼前的美景与旧友,心中涌起无限感慨,遂写下此诗以记之,通过此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齐己对佛教文化的热爱与敬仰,还能体会到他作为一位诗僧,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与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