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不厌一冬晴,岁事春来渐有形。出自哪首诗?

小编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喜晴

宋·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轻,

门前竹色长新清。

农家不厌一冬晴,

岁事春来渐有形。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生于吴郡(今江苏苏州),自幼聪颖好学,文采斐然,范成大曾任地方官,也出使过金国,晚年退隐石湖,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

译文

窗前的梅子已经熟透,轻轻落下果蒂;门前的竹子依旧青翠,焕发着清新的气息,农家的人们并不厌烦整个冬天的晴朗天气,因为随着春天的到来,一年的农事也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和进展。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农家在冬日晴朗天气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春天农事活动逐渐展开的期待,首句通过梅熟蒂落的细节,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次句以竹色长新,强调了自然环境的清新与生机;三、四句则直接表达了农家对晴好天气的满意和对春耕生产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家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诗人通过梅熟、竹清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表达了对农家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也透露出农家对农事活动的重视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田园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范成大晚年退隐石湖期间,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农家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感悟更加深刻,在退隐的日子里,他深入田间地头,与农家百姓亲密接触,深刻体会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与乐趣,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不仅是诗人对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农家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他对人生和未来的美好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