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半掩无人到,五里牌边三四家。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4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村行

宋·邵雍

柴门半掩无人到,五里牌边三四家。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斜。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邵雍一生不仕,隐居洛阳,著书立说,创立“先天易学”,成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作者简介

邵雍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易学,他性格高洁,淡泊名利,以教书育人为乐,晚年定居洛阳,与司马光、富弼等名士交往密切,生活简朴而充实,邵雍的诗歌多反映其隐逸生活和自然情趣,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柴门半掩着,几乎没有人来探访,五里牌边只有稀疏的三四户人家,林外传来斑鸠的啼叫声,春雨刚刚停歇,屋顶上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倾斜的杏花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寂寥,通过“柴门半掩无人到”一句,展现了乡村的偏远与少有人迹;而“五里牌边三四家”则进一步强调了乡村的稀疏与荒凉,后两句则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林外鸣鸠春雨歇”和“屋头初日杏花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乡村的宁静、寂寥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首句“柴门半掩无人到”直接点出乡村的偏远与少有人迹,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五里牌边三四家”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凉与稀疏之感,后两句则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林外鸣鸠”和“初日杏花”的描写,为全诗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邵雍一生不仕,隐居洛阳,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他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将其融入诗歌之中,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一次乡村之行中,被眼前的宁静与美丽所打动,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