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岂谓元城在,有客先知御史还。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元城行

宋·邵雍

若人岂谓元城在,有客先知御史还。

风露满庭人迹断,星河千里雁声寒。

孤灯寂寂照窗影,清夜萧萧入梦间。

欲问今宵何处去,心随明月到君山。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迁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称安乐先生,邵雍精通易学,创立了“先天学”之学说,并将其融汇贯穿于易理、性命之理、物理、圣人之道四位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作也颇受后人推崇,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难道还有人不知道元城(此处可能代指某个地方或某种理想境界)的存在吗?有客人已经预先知道御史(可能代指某位高官或某种权威)即将归来,风露交加,庭院中已无人迹,星河璀璨,千里之外传来雁阵的寒鸣声,孤独的灯光静静地映照着窗前的影子,清冷的夜晚萧萧风声吹入梦境之中,想要询问今宵将要去往何方,心已随着明月飞向了君山(此处可能代指某个遥远的地方或理想中的归宿)。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静谧而清冷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或某种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寻,首联以“若人岂谓元城在,有客先知御史还”引出主题,暗示着有人对某种未知或遥远之地的了解与期待,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期待与追寻的氛围,尾联则以“欲问今宵何处去,心随明月到君山”作为总结,表达了诗人心随明月、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风露、星河、雁声、孤灯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人还通过“先知御史还”等细节描写,暗示了某种期待与希望的存在,在尾联中,诗人更是以“心随明月到君山”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远方或理想境界的无限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已无从考证,但根据邵雍的生平事迹和诗歌风格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所作,邵雍一生不仕,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远方或某种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寻,这首诗也反映了邵雍作为一位理学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