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唐·韦应物
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功。
夜静横波秋,水声喧石丛。
泻雾蒙青嶂,流沫下蓬莱。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绝岸颓叠嶂,长川泻落晖。
奔流聒地轴,万谷响天扉。
雷霆乍惊起,澹澹魂屡飞。
徒为千里客,忽见五老峰。
削成青玉柱,缀以白金钿。
静言深谷里,长啸高山巅。
心随白云去,梦绕青山巅。
松声欲动风声催,细非笙簧大非雷。
但向主人求一醉,相与朝朝暮暮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韦应物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节选)
松涛阵阵仿佛风声在催促,那声音既不像笙簧般细腻,也不像雷鸣般宏大。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松涛的声音,既急促又富有变化,既非乐器之音的细腻,也非雷鸣般的震撼,展现了自然之声的独特魅力。
赏析
这两句诗以松声为描绘对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松涛的独特韵味,诗人用“风声催”来形容松声的急促,用“细非笙簧大非雷”来描绘松声既非细腻如笙簧,又非宏大如雷鸣的特点,既突出了松声的独特性,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敏锐感知和细腻描绘,这两句诗不仅富有音乐美,还充满了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松林之中,聆听那阵阵松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游览嘉陵江时所作,嘉陵江两岸风光秀丽,山水相依,诗人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所陶醉,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嘉陵江水声和周围自然景色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描绘了嘉陵江水的奔腾和瀑布的壮观,还通过描绘松声等自然之音,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