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旌摇指历阳城,霜淡晴天鼓角明。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25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杨旌摇指历阳城,霜淡晴天鼓角明”,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却过淮阴吊韩信庙》,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却过淮阴吊韩信庙

唐·李绅

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

野树苍苍烟霭霭,秋云黯黯雨纷纷。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代公卿忌李君。

杨旌摇指历阳城,霜淡晴天鼓角明。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朝中期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之孙,他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年轻时曾游历四方,后入仕为官,历任校书郎、右拾遗、司勋员外郎等职,他因参与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叛乱有功,被封为赵国公,李绅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近人,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功高震主却被汉朝遗弃的元勋韩信,他的庙宇阴森地坐落在楚水之滨,野外的树木苍翠,烟雾缭绕,秋天的云彩昏暗,细雨绵绵,淮阴的市井小人嘲笑韩信的遭遇,汉代的公卿大臣则忌惮李君(此处可能指李绅自己或泛指有才能的人)的才华,杨旌(代指军队)指向历阳城的方向,霜色淡薄,晴天里鼓角声声,响彻云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韩信庙的阴森景象和周围环境的凄清,表达了诗人对韩信功高被弃的同情和感慨,也借古讽今,暗含了诗人对自己或同类人才被埋没、被忌惮的无奈和愤慨。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功高自弃”与“遗庙阴森”的对比,“野树苍苍”与“秋云黯黯”的映衬,都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诗人通过韩信的遭遇,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绅在游历过程中,经过淮阴韩信庙时所作,当时,李绅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或遭遇排挤的境地,因此他通过吊唁韩信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愤懑,他也借韩信的遭遇来警示世人,提醒人们要珍惜人才,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还展现了李绅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刻思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