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文昭学兄
宋·李觏
文昭内翰学于兄,文章馀事德业成。
笔端挥洒风云动,胸次包罗天地明。
力学不倦心常在,修身有道志常清。
他年名位俱高显,始信人间有弟兄。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以文章知名于世,李觏一生崇尚儒学,主张“复古”,倡导“实学”,强调“经世致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著作颇丰,包括《直讲李先生文集》等。
译文
文昭在内翰(官职)时向兄长学习,文章只是他才华的余绪,真正的成就在于他的德行与功业,他笔下挥洒自如,如同风云变幻,胸中包罗万象,仿佛天地开明,他勤奋学习从不厌倦,心中常有坚定的志向;他修身养性有道,志向始终清晰明了,将来他名位高显,人们才会相信人间真的有如此杰出的兄弟。
释义
这首诗赞美了文昭的学识、才华和德行,首句点明文昭向兄长学习的经历,次句强调文章只是他才华的一部分,真正的成就在于德业,三、四句通过描绘他笔下的风采和胸中的抱负,展现了他的非凡才华,五、六句则突出了他勤奋学习和修身养性的品质,末句以他未来的成就作为证明,强调了兄弟之间的杰出与相互成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高度赞扬了文昭的学识、才华和德行,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文昭的才华和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文昭的敬仰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文昭的学识和成就有关,李觏作为一位崇尚儒学、主张“复古”和“实学”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文昭的学识和才华深感敬佩,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文昭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学问和德行的追求和向往,在北宋时期,儒学复兴运动蓬勃发展,李觏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学问和德行的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