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混浩深无底,分作江河合成海。出自哪首诗?

风云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洪波混浩深无底,分作江河合成海。

万派千流无已时,滔滔东去不复回。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汹涌澎湃的洪水浩渺无边,深不可测,它们分流成为江河,最终汇聚成大海,无数条河流不停地流淌,永无止息,它们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再也无法回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洪水的壮阔与河流的绵延不绝,首句“洪波混浩深无底”形象地描绘了洪水的浩渺与深邃;次句“分作江河合成海”则揭示了洪水分流成江河,最终汇聚成海的自然规律,后两句“万派千流无已时,滔滔东去不复回”则进一步强调了河流的绵延不绝与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洪水的壮阔与河流的绵延,诗人通过“洪波混浩”、“深无底”等词语,将洪水的浩渺与深邃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分作江河”、“合成海”等词语,则揭示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奥秘,后两句“万派千流无已时,滔滔东去不复回”则表达了诗人对河流绵延不绝、一去不复返的感慨,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有关,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洪水与河流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敬畏与赞美,这首诗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与反思。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中并不算是特别著名的篇章,但它依然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与赞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