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数年居此地,待须长日补骚经。的释义

生辉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空山无鸟过,白日掩柴扉。

草色侵衣润,松香入梦微。

云深人迹断,林密鸟声稀。

安得数年居此地,待须长日补骚经。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诗人、书法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者,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上书言事,但未被采纳,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等。

译文

空旷的山中连一只鸟飞过都没有,白天柴门紧闭,草色青翠欲滴,仿佛要侵入衣裳,带来湿润的感觉;松树的香气在梦中微微弥漫,云雾深重,人的踪迹已断,树林茂密,鸟儿的叫声也变得稀少,怎么能在这里居住数年,等待有足够的时间来补充和完善《离骚》这样的经典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以及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古典文化的热爱,诗中通过“空山无鸟过”、“白日掩柴扉”等句,展现了山居环境的寂静与隔绝;而“草色侵衣润,松香入梦微”则细腻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清新与宜人,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长时间居住于此,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研读和补充古典文学经典的愿望。

赏析

龚自珍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古典文化的追求,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远离尘嚣的山林之中,诗人也借山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更是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逃避。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多次上书言事都未被采纳,深感失望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隐居山林,以寻求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寄托,这首诗就是他在山居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古典文化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