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旅寓安南
唐·杜审言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雷发远埃。
初因薄宦成羁旅,忽伴轻鸥落渚汀。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审言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年-708年),字必简,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唐代文学家、诗人,他是杜甫的祖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杜审言的诗多为五言律诗,风格雄浑奔放,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作品在唐代就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初唐五言律第一”。
译文
交趾(今越南)的气候与众不同,寒冷来得迟而温暖又来得早,农历十一月时山中的果实已经成熟,正月里野外的花朵还在盛开,连绵的雨水生成了昏暗的雾气,远处的雷声伴随着尘埃轻轻响起,我最初因为官职卑微而漂泊异乡,如今却忽然像那轻盈的鸥鸟一样,落在了水边的沙洲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交趾地区独特的气候和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因官职卑微而漂泊异乡的境遇,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赏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交趾地区独特的气候和自然景观,通过“寒迟暖复催”、“山果熟”、“野花开”等细节,展现了当地气候的温暖和物候的丰富,后四句则转向诗人自身的境遇,通过“薄宦成羁旅”和“忽伴轻鸥落渚汀”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初因薄宦成羁旅”一句,点明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原因,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辛酸,而“忽伴轻鸥落渚汀”一句,则以轻盈的鸥鸟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这种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审言在安南(今越南)任职期间所作,当时他因官职卑微而漂泊异乡,对人生境遇产生了深刻的感慨,在安南期间,他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的辛酸,这些感受都融入了这首诗中,使得诗歌充满了深情和哲理。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交趾地区独特的气候和自然景观,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