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西桥柳色
唐·白居易
西桥西岸柳成丝,春去春来岁岁同。
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几花红。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西桥西岸的柳树如同细丝般柔美,春天离去春天又来,年年岁岁都是如此,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凝视着远方,只见一片如烟的草地中,点缀着几朵红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西桥西岸柳树成行的美丽景色,以及春去春来的自然规律,诗人通过独倚阑干凝望远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诗中的“一川烟草几花红”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西桥西岸柳色如丝、春去春来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柳树、春天、阑干、烟草、红花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春去春来岁岁同”一句,既表现了春天的周期性,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而“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句,则通过诗人的动作和神态,展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此时的白居易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在诗中通过对西桥西岸柳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晚年时期追求内心平静、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西桥柳色》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