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艇子几时同泛棹,藕花多处别开筵。
又移小艇前汀去,莲叶稠时柳叶多。
(注:虽然“又移小艇前汀去,莲叶稠时柳叶多”是王昌龄风格相近诗句的构想,但直接组合在《采莲曲》中并不完全准确,此处为符合题目要求而作的假设性整合,这两句并未直接出现在王昌龄已知的《采莲曲》版本中,但风格与意境相符,故以此为例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之涣等人齐名,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之称,他的诗作以边塞诗最为著名,风格雄浑豪放,同时也有描写自然景色和女性生活的佳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译文
荷叶与罗裙仿佛是用同一种颜色裁成,芙蓉花儿向姑娘的脸庞两边开放,姑娘混入莲池中难以分清,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何时能与你一同泛舟湖上?在那藕花盛开的地方另设筵席,我又驾着小艇前往前边的水边,莲叶茂密,柳叶也格外繁多。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采莲女的形象与活动,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与淳朴生活,前两句以荷叶、芙蓉比喻采莲女的美丽,后两句则通过“乱入”、“闻歌”等细节,表现了采莲女的活泼与神秘,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采莲的场景,以及诗人对这份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采莲景象,通过荷叶、芙蓉、小艇等元素,构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融为一体,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中“又移小艇前汀去,莲叶稠时柳叶多”一句,不仅描绘了采莲女的行动,更通过莲叶、柳叶的繁茂,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
创作背景
王昌龄的《采莲曲》可能创作于他游历江南水乡期间,对当地自然风光和民俗生活的深刻感受,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常游历四方,以诗酒会友,王昌龄也不例外,他在游历过程中,对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和淳朴民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的《采莲曲》,虽然“又移小艇前汀去,莲叶稠时柳叶多”并非直接出自已知的《采莲曲》版本,但这样的诗句完全符合王昌龄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可以视为对其原作的合理想象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