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柔条弄浅波,清风吹断采莲歌。的释义

生辉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拾得柔条弄浅波,清风吹断采莲歌。

相邀明月池边宿,共待朝霞起海涯。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在荷花池中,菱叶随着水波轻轻摇曳,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荷花深处,小船可以通行,遇到心上人想要说话却又害羞地低头微笑,不小心将头上的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荷叶与罗裙颜色相同,荷花仿佛开在少女的脸庞上,少女们混入荷花池中难以分辨,直到听到歌声才发觉她们的到来,她们拾起柔软的柳条拨弄着浅浅的池水,清风拂过,将采莲的歌声吹断,她们相约在池边与明月共宿,一起等待朝霞从海角升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采莲女的活动场景,展现了她们青春活泼、羞涩可爱的形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菱叶、荷花、小船、柔条等,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宁静美好的氛围,通过采莲女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传达了她们内心的喜悦和羞涩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采莲女的日常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情感,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将采莲女的青春美丽和纯洁无瑕与荷花、明月等自然景物相映衬,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游历江南水乡时所作,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通过描绘采莲女的活动场景来表达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人也借采莲女的形象来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