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真容写尺幅,应作劫灰飞道旁。的释义

小星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

唐·杜甫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争识面,海上独为尊。

岩壑无拘束,烟霞得性存。

何况真容写尺幅,应作劫灰飞道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方丈山仿佛与水相连,天台山总是云雾缭绕。

在人间,人们争相认识那些显赫的人物,但在海上,只有你这山水图最为尊贵。

岩壑之间没有世俗的拘束,烟霞之中得以保持自然本性。

更何况是将这真容描绘在尺幅之间,那些世俗的繁华(如劫灰般)都应被遗忘在路边。

释义

这首诗是杜甫观赏李固所藏的司马弟所作的山水图后所写,诗中描绘了画中的山水之美,以及与之相比,人间世俗的渺小与短暂,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赏析

意境深远:诗中通过对方丈山、天台山等仙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与人间争名夺利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情感真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在诗中得到了真挚的表达,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超脱的情怀。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观赏李固所藏的司马弟所作的山水图后所写,当时,杜甫正处于人生的低谷,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对世俗的繁华和名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观赏这幅山水图时,他被画中的自然美景所打动,从而产生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之情,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也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创作思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