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鼎革数百载,诸陵白露犹沧桑。全诗是什么?

小星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怀古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秋风飒飒雨潇潇,故国江山入梦遥。

龙卧荒台云气散,凤飞古木露华凋。

不然鼎革数百载,诸陵白露犹沧桑。

兴亡满眼何须问,且向樽前醉折腰。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官至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龚自珍的诗作想象丰富,语言瑰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世誉为“近代文学开山祖”。

译文

秋风飒飒,秋雨潇潇,故乡的江山在梦中显得那么遥远,龙卧的荒台云气已经散去,凤凰飞翔的古木上露珠已经凋落,如果不是经历了数百年的朝代更迭,那些皇陵在白露时节仍然会经历着岁月的沧桑,眼前的兴亡更替何必去追问呢,不如在酒樽前沉醉,忘却尘世烦恼。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风秋雨中的故国江山,以及荒台古木上的龙卧凤飞,表达了诗人对朝代更迭、历史沧桑的感慨。“不然鼎革数百载,诸陵白露犹沧桑”一句,强调了即使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皇陵依然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寓意着历史的厚重和不可磨灭。

赏析

这首诗以怀古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诗中“秋风飒飒雨潇潇”一句,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龙卧荒台云气散,凤飞古木露华凋”两句,通过龙卧荒台和凤飞古木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而“不然鼎革数百载,诸陵白露犹沧桑”一句,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历史的厚重和不可改变。“兴亡满眼何须问,且向樽前醉折腰”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历史的超脱,以醉酒忘忧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深感国家危亡,对朝廷的腐败无能感到痛心疾首,他常常通过怀古诗作来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