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脱袈裟作天子,寂寞御容仍上方。的解释

小星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词

唐·花蕊夫人

曾脱袈裟作天子,寂寞御容仍上方。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注:“曾脱袈裟作天子,寂寞御容仍上方”这两句并非花蕊夫人某一首完整宫词中的连续句子,而是后人根据花蕊夫人的作品风格及历史背景拼凑或概括而成,用以反映后蜀后主孟昶的某些事迹及其宫廷生活,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构想为一首宫词的一部分,并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花蕊夫人

朝代:五代十国·后蜀

作者简介

花蕊夫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后主孟昶的宠妃,费氏,青城(今四川都江堰)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于蜀主孟昶,封慧妃,又号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被掳入宋宫,后为晋王赵光义所杀,她所作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语句。

译文

曾经脱下袈裟成为天子的人(指孟昶),如今他的御容却寂寞地留在皇宫的上方(指宫殿高处或陵墓中的画像)。

(注:由于此句为构想,后半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为花蕊夫人另一首宫词中的名句,用以补充描绘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宠爱的集中,但在此处仅作为背景衬托。)

释义

“曾脱袈裟作天子”暗指孟昶早年可能有过出家或修行的经历(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但此句用以增添传奇色彩),后来却成为了一国之君。“寂寞御容仍上方”则表达了孟昶虽贵为天子,但晚年可能因国破家亡而感到的孤独与寂寞,以及他死后画像仍留在皇宫中的情景。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孟昶从出家到登基再到亡国的跌宕人生,前句“曾脱袈裟作天子”富有戏剧性,暗示了孟昶命运的转变;后句“寂寞御容仍上方”则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不禁对这位曾经的风流天子产生同情与感慨,整首诗(含构想部分)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落寞,以及个人命运的起伏变化。

创作背景

花蕊夫人生活在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的时代,后蜀作为其中一个割据政权,虽然曾有过短暂的繁荣,但最终还是难逃灭亡的命运,花蕊夫人作为后蜀后主的宠妃,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变迁,她的宫词作品也因此充满了对宫廷生活的描绘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虽然“曾脱袈裟作天子,寂寞御容仍上方”这两句并非花蕊夫人原诗中的连续句子,但它们却很好地反映了花蕊夫人所处时代的背景和她对宫廷生活的独特感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