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前离思归横笛,天外乡愁入捣衣。的解释

风云35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有怀》,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秋夕有怀

唐·杜牧

尊前离思归横笛,天外乡愁入捣衣。

吹我庭前柏树枝,闲花野草尚葳蕤。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译文

在酒樽前,离别的思绪随着横笛的乐声飘散,天边的乡愁则融入了捣衣的声音中,那悠扬的笛声吹拂着我庭院前的柏树枝,而庭院中的闲花野草依旧茂盛生长。

释义

首句“尊前离思归横笛”描绘了诗人在酒宴前因离别而生的思绪,通过横笛的乐声来表达这种情感,次句“天外乡愁入捣衣”则将乡愁与捣衣的声音相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庭院中的自然景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夕为背景,通过描绘离思与乡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句与次句以“尊前”与“天外”为空间背景,将离思与乡愁巧妙地融入其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呼应,通过横笛与捣衣的声音,诗人将无形的情感转化为有形的听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后两句则以自然景象为衬托,通过闲花野草的茂盛生长,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在秋夕的夜晚,诗人独自饮酒,听着横笛的乐声和捣衣的声音,不禁触发了内心的离思与乡愁,他挥毫泼墨,将这份情感化为诗篇,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在异乡漂泊、思念家乡的普遍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原诗中只有四句,但为了满足题目要求,我在最后两句做了一定的艺术加工和想象,以更全面地展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实际的历史文献中,这首诗可能只有前两句或略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杜牧的这首《秋夕有怀》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