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黄叶闪斜晖,瑟瑟秋风雁亦稀。全诗是什么?

风云45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明代诗人李攀龙的《送明卿之江西》,全诗原文如下:

送明卿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蓟门黄叶闪斜晖,瑟瑟秋风雁亦稀。

遥想庐陵应未远,青山满目泪沾衣。

(注:“蓟门黄叶闪斜晖,瑟瑟秋风雁亦稀。”这两句在流传的版本中并不总是与李攀龙的《送明卿之江西》直接相连,有时可能是后人附会或误传,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整首诗中进行解析,实际创作中可能需要根据确切的文献资料进行调整。)

作者简介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山东历城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后七子之一,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对明代文学有着深远影响,李攀龙的诗文风格雄浑壮丽,情感深沉,是明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译文

青枫林在秋雨中飒飒作响,秋意遥看已深入楚地,谁会在孤舟上怜惜被贬谪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送,直到大江的西边,蓟门的黄叶在夕阳下闪烁,瑟瑟秋风中大雁也变得稀少,遥想庐陵应该不远了,但满目的青山却让人泪水沾湿了衣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凄清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谪的同情与不舍,前两句以青枫、秋雨、秋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暗示友人即将踏上艰难的旅程,后两句则直接抒发情感,通过“黄叶闪斜晖”、“秋风雁亦稀”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最后以“青山满目泪沾衣”作结,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不舍,诗中的意象如青枫、秋雨、黄叶、秋风、大雁等,都富有象征意义,既描绘了秋日的萧瑟景象,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飒飒”、“凄凄”、“瑟瑟”等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攀龙为送别友人明卿而作,明卿,即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是明代著名的谏臣,他因直言敢谏而得罪权贵,最终被贬谪至江西,李攀龙与杨继盛交情深厚,对其遭遇深感同情,因此在送别之际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心中的不舍与关切,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体现了诗人对正义与忠诚的坚守与赞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