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画松
唐·皎然
雪岭松边路,月寒湖上村。
谁将折笔图成后,可挂松风最上楼。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人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在唐代诗僧中颇为突出,他的诗作多写山水田园和佛家禅理,风格清丽闲淡,为后人所称道。
译文
在那白雪皑皑的山岭旁,松树挺立的路边,月光洒落在静谧的湖上村庄,是谁用折笔技法将这幅松景绘制而成?这幅画作挂在最高的楼上,仿佛能让人听到阵阵松涛之声。
释义
“雪岭松边路”描绘了一个高洁、清幽的自然环境,雪岭与松树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月寒湖上村”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清冷、孤寂的意境,月光下的湖上村庄显得格外宁静。“谁将折笔图成后”提出了一个设问,暗示这幅画作技艺高超,非一般人所能为。“可挂松风最上楼”则是对画作效果的赞美,挂于高楼之上,仿佛能听到画中松涛阵阵,令人心旷神怡。
赏析
这首诗以画松为题,通过描绘画中景象和表达画作效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赞美,诗中“雪岭”、“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清冷、幽静的意境,为画作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而“折笔图成”则体现了画家高超的技艺,使得画作不仅形似,更神似,能够引发观者的联想和共鸣,可挂松风最上楼”一句,更是将画作的艺术效果推向了极致,让人仿佛能听到画中松涛之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皎然在观看一幅描绘雪岭松景的画作后所作,作为一位诗僧,皎然对自然美和艺术创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他在观赏这幅画作时,被画中的景象所打动,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赞美画作和自然美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皎然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