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虞山怀古
朝代:清代
作者:王士禛
莫以人间论成败,虞山一字比燕然。
当年壮志今何在,空有青山伴暮烟。
作者简介
王士禛(1634年—1711年),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史学家,他是清初诗坛的领袖人物,神韵诗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诗歌应追求“神韵”高远、意境空灵的艺术效果,王士禛博学多才,诗文兼擅,著作丰富,有《带经堂全集》等传世。
译文
不要仅仅以人间的标准来评判成功与失败,虞山上的一字碑刻(或指某一历史遗迹、功绩)其意义和价值,足以与古代边疆的燕然山(象征边疆战功)相提并论,当年的豪情壮志如今又在哪里呢?只剩下这空旷的青山,陪伴着傍晚的烟雾缭绕。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英雄人物的缅怀,首句“莫以人间论成败”,强调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不应局限于世俗的成败标准;次句“虞山一字比燕然”,通过对比,突出了虞山某历史遗迹或人物功绩的非凡意义,将其与边疆的赫赫战功相提并论,显示了诗人对其的高度评价,后两句则流露出对往昔英雄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无奈与叹息。
赏析
这首诗以怀古为题,通过对虞山某历史遗迹或人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诗中“莫以人间论成败”一句,体现了诗人超越世俗眼光的豁达与智慧,强调了评价历史应更加全面和深入,而“虞山一字比燕然”的比喻,则巧妙地突出了虞山历史遗迹或人物的非凡价值,使其与边疆战功相提并论,彰显了诗人对其的高度赞誉,后两句则通过“当年壮志今何在”的设问,以及“空有青山伴暮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雄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无奈与叹息,情感深沉而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士禛游历虞山时,面对虞山的历史遗迹和壮丽景色,诗人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壮志未酬,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怀古诗,虞山作为江南名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游历吟咏的胜地,王士禛在游历虞山时,被其壮丽景色和历史遗迹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缅怀之情的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