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暮思归
宋·范成大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素约未传双燕语,离愁还入卖花声。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不顺,后入朝为官,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尤为著名,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译文
楼外垂柳千丝万缕,想要系住春天,让春天稍作停留,但春天还是离去了,柳絮仍在风中飘飞,仿佛要随着春天去看看它究竟归向何处。
山川间绿意盎然,杜鹃鸟声声啼叫,即便是无情的自然,也似乎在为人的愁苦而哀伤,双燕尚未传来归来的消息,而卖花人的叫卖声中又添了几分离愁别绪。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垂柳、柳絮、杜宇(杜鹃鸟)等意象,都是传统诗词中表达离愁别绪的常见元素,而“素约未传双燕语”一句,则借双燕未归,暗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期盼与失落。
赏析
范成大的这首《春暮思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首句“楼外垂杨千万缕”以垂柳开篇,既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又暗示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愿望。“柳絮”的飘飞与“杜宇”的啼叫,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同时也为下文的离愁别绪做了铺垫。
“素约未传双燕语”一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双燕作为春天的象征,本应是归来的使者,但此时却未传来归来的消息,这无疑加深了诗人的离愁别绪,而“离愁还入卖花声”一句,则将这种离愁别绪与卖花人的叫卖声相结合,使得情感更加深沉而复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范成大仕途不顺或远离家乡之时,面对春天的流逝和远方的亲人,诗人内心充满了感慨与思念,他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寓情于景,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这首诗也反映了范成大作为一位敏感而深情的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