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云迷候雁辞遥塞,露湿飞萤起暗丛”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的《湘南逢雁》,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水吟边雁字稀,
雪飞不到岭南飞。
云迷候雁辞遥塞,
露湿飞萤起暗丛。
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作者简介: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司勋员外郎,世称钱考功、钱司勋,钱起诗名早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刘长卿并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译文:
湘水边上大雁南飞,声声哀鸣,鸿雁之信稀稀落落;就连鸿雁也嫌岭南偏远,不肯寄到,大雁毅然离开塞北,南下越过衡阳,直奔湘江而去;逢夜露打湿丛丛衰草,在暗处有一只只萤火虫飞来飞去,兄弟离散天各一方,如今战乱接踵,海陆起烽烟,家书难寄;我流落江南,举目无亲,面对天涯路远,更感寂寞凄凉,当此秋风萧瑟之际,我已身衰多病,不胜漂泊之苦;却只能挣扎着抱病秋思,而不能报答圣朝,心中十分愧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湘南逢雁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赏析:
首联“湘水吟边雁字稀,雪飞不到岭南飞”以湘江为背景,点出大雁南飞的季节和地点,同时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颔联“云迷候雁辞遥塞,露湿飞萤起暗丛”进一步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情景,同时以飞萤起兴,烘托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颈联“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转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尾联“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对未能报答朝廷的愧疚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钱起在湘南地区遇到大雁南飞时所作,当时诗人身处异乡,远离故乡和亲人,又值战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看到大雁南飞,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和故乡,同时也对时局感到忧虑和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思乡之情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