峣阙翚飞河汉傍,钩陈遥认赭袍光。的释义

春秋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词

唐·王建

楼台高耸接青霞,

峣阙翚飞河汉傍。

钩陈遥认赭袍光,

天子正坐明堂上。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著名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入仕为官,曾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等职,他的诗作以乐府诗著称,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刻,他也擅长宫词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楼台高耸入云,仿佛与青霞相接,

宫殿的飞檐如同鸟儿展翅,翱翔在银河之旁。

远远辨认出天子车驾的钩陈星象,

以及皇帝身穿的赭色龙袍所散发出的光芒,

天子正端坐在明堂之上。

释义

峣阙翚飞:形容宫殿的飞檐高耸,如同鸟儿展翅飞翔,峣阙,指高耸的宫殿;翚飞,形容飞檐翘起的样子。

河汉:银河。

钩陈:星名,古代认为钩陈星是天子车驾的象征。

赭袍:赭色的龙袍,代指皇帝。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场所,这里泛指朝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殿的高耸和飞檐的翚飞,展现了宫廷建筑的雄伟壮观,通过“钩陈遥认赭袍光”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天子,突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宫廷的庄严与华丽,又透露出对天子威严的敬畏之情。

创作背景

王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宫廷生活依然奢华,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的诗人,王建通过创作宫词,不仅描绘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奢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宫廷任职期间,对宫廷建筑和天子威严的深刻感受而创作的,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他成功地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天子威严的敬畏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