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春曲
唐·韦庄
閒随翠幰欹乌帽,紫陌三条入柳烟。
马上不知寒食近,醉来还似少年天。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悠闲地随着装饰华丽的马车,头上的乌帽微微倾斜,穿过三条紫色的道路,进入了柳絮飘飞的烟雾之中,坐在马背上,浑然不觉寒食节已近,沉醉之中仿佛又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释义
閒随翠幰欹乌帽:悠闲地跟随着装饰华丽的马车,头上的乌帽因风或动作而微微倾斜。
紫陌三条入柳烟:紫陌,指京城中繁华的道路,这里用“三条”形容道路众多;柳烟,指春天柳树新叶初长,柳絮飘飞形成的如烟景象。
马上不知寒食近:坐在马背上,没有意识到寒食节即将到来。
醉来还似少年天:沉醉之中,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游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句“閒随翠幰欹乌帽”以轻松闲适的笔触,刻画了诗人跟随马车游春的悠闲姿态;次句“紫陌三条入柳烟”则通过“紫陌”和“柳烟”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春日里繁华而又朦胧的氛围,后两句“马上不知寒食近,醉来还似少年天”则通过“不知寒食近”和“还似少年天”两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少年时光的怀念,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这首诗《游春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春日游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在动荡年代中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