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中的《庭竹》,以下是按照要求生成的诗词原文及相关解析:
原文:
庭竹
唐·李中
曾求四老入衡庐,亦拟三峰学种蔬。
奈向溪边别业住,便辞闾里入琴书。
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疏。
素发自怜同骑省,一竿何日钓秋鲈。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但才情出众,擅长写诗,尤其以咏物诗见长,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译文:
我曾梦想追随四位高士(指古代隐士)隐居衡山,也曾打算在三峰之间学习种植蔬菜,但无奈只能在溪边的别墅居住,于是告别了乡里,沉浸在琴棋书画之中,春天来临前的一场雨让花儿提前绽放,秋天过后没有霜冻,树叶稀疏地落下,我怜爱着自己已生的白发,如同那骑省(指古代官职,此处借指文人)一般,不知何时才能手持钓竿,在秋日里垂钓鲈鱼。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的隐居生活和自然景物,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流露出诗人对仕途不顺、年华老去的无奈和感慨。
赏析: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花开、秋天的叶落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季节变换的韵味,诗人以“素发自怜同骑省”一句,表达了自己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感慨,与“一竿何日钓秋鲈”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创作背景:
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仕途不顺和隐居生活有关,李中一生仕途坎坷,多任小官,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选择了隐居生活,以琴棋书画为伴,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在这首《庭竹》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和自然景物,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仕途不顺、年华老去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