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
元·阿鲁威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鄂君绣被朝犹掩,荀令薰炉冷自香,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作者及朝代
作者:阿鲁威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阿鲁威,字叔重,号东泉,蒙古族,曾任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参知政事,他善曲,有散曲集《东泉乐府》,今存小令十九首,套数二套,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展现了元代散曲创作的多元风貌。
译文
三月末,风雨交加,黄昏时分,门已掩上,却无法留住春天的脚步,含泪问花,花却默默无语,只见落花随风飞过秋千,鄂君的绣被早晨还遮掩着,荀令君的香炉虽冷,香气却依旧,是谁在移动钿筝上的玉柱,让音符跳跃?穿帘而过的海燕,成双成对地飞走了。
释义
这首散曲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暮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无奈与哀愁,前两句“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直接点明时节与天气,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无计留春住”一句,透露出作者对春天无法挽留的无奈,后两句通过“泪眼问花”与“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愁情绪,下片则通过“鄂君绣被”与“荀令薰炉”的典故,以及“钿筝移玉柱”与“穿帘海燕双飞”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与失落感。
赏析
这首散曲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典故,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如“鄂君绣被朝犹掩”一句,借用了古代鄂君与越人的爱情故事,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思念;“荀令薰炉冷自香”一句,则通过荀令君的典故,表达了即使香炉已冷,香气依旧的坚韧与执着,曲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泪眼问花”、“乱红飞过秋千去”等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形成了巧妙的呼应,使得整首散曲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阿鲁威生活在元代,这是一个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阿鲁威的散曲创作往往带有一种深沉的哀愁与无奈,这首《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它通过对春天逝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稳定、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